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同學們,大自然里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秘密,你們好奇嗎?小時候,我們總是“十萬個為什么”,帶著自己內(nèi)心的小疑問追著大人問個不停,直到把他們問得不耐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上有哪些“為什么”,你能回答上來嗎?
1.學習寫話
為什么星星會眨眼睛?
我們在晴朗的夜晚看到天空上的星星是bulingbuling的,它真的會眨眼睛嗎?不是的,星星并沒有眨眼睛。大氣中的云層有的薄有的厚,星星的光亮受到大氣的折射和阻擋,使人產(chǎn)生了視覺的誤感。所以我們看到的星星會“眨眼睛”。
為什么雨后天上掛著彩虹?
在夏日的雨后,天空上會出現(xiàn)五顏六色的彩虹,美麗極了。這是因為雨后的空氣中有無數(shù)小水滴,光線經(jīng)過水滴形成的一種折射現(xiàn)象。

樹葉的形狀為什么是各種各樣的?
生活中見到的樹葉有的是圓的,有的呈橢圓形,有的像扇子。北方寒冷的地方多針葉林,南方多大葉喬木,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每種樹葉的DNA不同;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其水分代謝也不同。所以會長成不同的形狀。
花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
我們見到的花五顏六色,這是因為花朵內(nèi)的色素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光照、溫度、濕度、養(yǎng)分)不同。所以,花朵是五顏六色的。
下雨前蜘蛛逃到哪里去了?
下雨前,蜘蛛會把網(wǎng)收起來,提前躲到安全的洞穴中。
是誰告訴蟬要下雨了?
下雨前,氣壓降低,空氣潮濕、悶熱,蟬的翅膀本能的抖動,就是蟬鳴,夏日暴風雨來臨前,我們常聽到蟬聒噪的叫聲,就是這個道理。
石頭上怎么會有貝殼呢?
貝殼喜歡附在石頭上生活,這是因為:石頭上有微生物,貝殼可以隨時吃;附在石頭上不會輕易被水沖走。
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未知的問題就寫在評論里吧!
2.學習展示臺
掌握圖書分類擺放,科學管理的方法。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左邊是兩名同學在擺放圖書,右邊一名學生在安靜地看書。
同學們想一想,擺放圖書時應(yīng)該注意什么?
圖書擺放時,同一類型的書籍要擺放在一起,方便查找;學生喜歡看的書籍要擺放在大家容易拿到的地方。
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圖書角,還要做哪些事情?
提高班級集體意識,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向?qū)W生宣傳愛圖書的知識,學會分享,保護圖書;制定《圖書借閱公約》,對遵守規(guī)則的學生予以表揚,不遵守規(guī)則的予以懲罰!

3.學習日積月累
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憫農(nóng)》共有兩首,本文這首詩寫了糧食豐收,卻還有農(nóng)民餓死的現(xiàn)實狀況。深刻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nóng)民的生存狀態(tài),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民的同情。
(1)詞語解釋
憫:憐憫,同情
農(nóng):農(nóng)民
粟:指谷類
萬顆:虛指,指很多顆
子:糧食
四海:全國
閑田:沒有耕種的田地
猶:仍然
(2)古詩譯文
春天播種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糧食。全國沒有一塊空置下來的農(nóng)田,仍然有農(nóng)夫被餓死。
這首古詩很簡單,另一首就是“鋤禾日當午”,寫出了農(nóng)民耕種的辛苦,大家要珍惜糧食。

3.學習我愛閱讀
感受巖石的神奇,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濃厚的興趣,學科學,愛科學!
學習本文,同學們要能夠回答四個問題:
(1)文中的“書”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巖石。
(2)書上面的“字”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雨痕、波痕、礦物。
(3)書上的“圖畫”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樹葉、貝殼、小魚。
(4)從文中看,地殼可以如何變化運動?
可以從陸地變成大海,從大海變成高山。

巖石真是一本神奇的書啊!閱讀它,能夠讓我們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鐵礦,為國家找到許多寶藏。同學們,老師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川川一樣,努力長大,立志讀懂這本最大的“書”!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10517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