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導讀第三單元本單元為專項識字,共編排了四篇識字課文,將漢字集中學習融人到多樣化的形式之中其中《神州謠》以“三字經”的形式寫出了祖國的山川美,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產....

第 三 單 元 本單元為專項識字,共編排了四篇識字課文,將漢字集中學習融人到多樣化的形式之中其中《神州謠》以“三字經”的形式寫出了祖國的山川美,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產生熱愛之情;《傳統節日》以兒歌的形式逐一列舉了我國傳統節日,豐富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貝”的故事》通過呈現象形文字“貝”的演變,初步培養學生積極探究中國漢字文化的興趣;《中國美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一組中國特色的美食,有效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與此同時,本單元還安排了口語交際《長大后做什么》,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又能夠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本單元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語文園地三》,這部分不僅用字、詞、句等方面的訓練形式讓學生有效實現單元學習認知的鞏固與內化,還借助誦讀的相關練習讓學生在讀中豐富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并在短文閱讀交流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良好語感,激發獨立閱讀的興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第 三 單 元

本單元為專項識字,共編排了四篇識字課文,將漢字集中學習融人到多樣化的形式之中。其中《神州謠》以“三字經”的形式寫出了祖國的山川美,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產生熱愛之情;《傳統節日》以兒歌的形式逐一列舉了我國傳統節日,豐富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貝”的故事》通過呈現象形文字“貝”的演變,初步培養學生積極探究中國漢字文化的興趣;《中國美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一組中國特色的美食,有效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與此同時,本單元還安排了口語交際《長大后做什么》,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又能夠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本單元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語文園地三》,這部分不僅用字、詞、句等方面的訓練形式讓學生有效實現單元學習認知的鞏固與內化,還借助誦讀的相關練習讓學生在讀中豐富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并在短文閱讀交流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良好語感,激發獨立閱讀的興趣。

由于本單元所選編的學習內容形式有趣,讀來朗朗上口,且涉及到的知識容易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因而進入本單元學習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的愿望比較強烈,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認知心理,放手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盡量只扮演點撥、指導的角色。與此同時,學習本單元時,孩子們誦讀課文的能力已經有所提升,教師要充分借助教材特點指導他們進行誦讀,讓他們在讀中不斷實現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內化。不過,對于本單元主題“熱愛祖國傳統文化”這一點,孩子們還不能夠準確理鋸,這需要教師針對教材內容予以歸納引領,讓他們通過學習真正激發熱愛祖國以及熱愛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識字

1. 神舟謠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州、涌、峰”等15個生字,學會“州、灣、島”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的學習興趣,并能夠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中國地圖;歌曲《我的祖國))((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我的中國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州、涌、峰”等15個生字,學會寫“州、灣、島、峽、民”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引入學習

1.播放歌曲《我的祖國》,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觀看畫面,然后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教師適時引入:孩子們,我們的祖國不僅歷史文化悠久深厚,而且地域遼闊、山川秀美。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識字①”去感受感受吧!

2.板書課題:神州謠,指導學生讀題,注意讀準生字“州”的讀音,同時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州”,提醒他們正確的書寫筆順:點、撇、點、豎、點、豎,同時要注意撇畫和豎畫之間基本等距,且中間一筆豎畫略短。

3.簡單釋題,引導學生明確“神州”是指“中華”,“謠”是“歌謠”的意思,即隨口唱出的韻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時想一想這篇課文的敘述形式有什么特點。

2.同桌間交流檢查讀書情況,及時進行字音朗讀糾正,并在容易讀錯的地方做上記號。

3.學生交流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容易讀錯的字、詞,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適時拍取生字卡片“聳、峽、濃、繁”等,提醒讀好“聳”的后鼻音,“濃”既是后鼻音,同時聲母又是鼻音“n”,“繁”不要讀成了“敏”。

4.指名學生說說這篇課文的敘述形式有什么特點(都是三個字),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屬于“三字經”形式,同時逐句出示課文,指名學生朗讀句子,教師適時進行范讀指導,注意指導學生讀出句子間的停頓與節奏感。

5.完整出示課文內容,指名學生朗讀、齊讀課文。

6.再讀課文,想想每一句分別都寫了什么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用簡潔的話進行表述,同時歸納小結(第一句引出神州山川美,第二句列舉了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名稱,第三句寫臺灣大陸是一家,第四句寫各族人民共同繁榮),最后,引導他們明確“神州、中華”都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名稱。

(2)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簡單梳理,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中華神州”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山川、民族,同時引導他們分別從文中找出兩方面各自所在的小節(山川:第1--3小節,民族:第4小節)。

7.指導學生再次練習朗讀課文,注意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試著讀出感情。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抽取課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組開火車朗讀生字,教師適時進行正確朗讀指導。

2.鞏固識字小游戲:教師隨機抽取生字卡片,小組比賽開火車朗讀,看看哪個小組把火車開得最順暢,教師再次針對易讀錯的生字進行朗讀強調。

3.過渡:剛才大家把生字讀正確了,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它們,我們還得會書寫。老師這里有四個生字(課件出示“灣、島、峽、民”),請大家認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況,說說在書寫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指名學生板演四個生字,并引導其他同學對他們的書寫進行評價,同時,提醒學生從生字占格、筆畫規范以及筆順正誤幾個方面進行點評。

(2)教師結合學生的書寫及評價在田字格中進行書寫修正,重點提醒他們注意:“灣”注意右邊“彎”上下兩部分要緊湊;“島”是半包圍結構,第四筆的折部寫寬大些,“山”字略小;“峽”左邊的“山”下面的橫畫要變成平提,右邊“夾”的兩筆橫畫之間距離不要過大;“民”的第三筆是豎提,末筆斜鉤要舒展,最后直接挑鉤。

(3)學生自主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祝檢查書寫情況,并及時進行書寫反饋。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采取了練寫、評價與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書寫要領,強化了他們的書寫認知。

四、課堂小結

孩子們,我們的神州大地到底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作者會說它“可入畫”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探討,相信大家一定會對我們偉大的祖國有更深入的認識。

板書設計:

山川

識字1 神州謠

民族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族、誼、齊、奮”4個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誦讀,初步培養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的學習興趣,并能夠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學習

1.出示課文,指名朗讀、生齊讀,教師適時進行字詞規范朗讀指導。

2.指名說說課文主要是從哪兩方面來寫“我神州”的(山川的狀貌和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兩個方面)。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山川、民族,同時引入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誦讀這首韻味十足的“三字經”——《神州謠》。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通過誦讀課文的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進行字詞句的鞏固;同時,利用梳理課文主要內容的方式,讓他們從整體上再次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建立了課文學習的整體意識。

二、精讀課文,體悟文情

1.質疑:在課文的作者的心中,我們祖國的山川都美到了怎樣的程度?

2.學生交流(可入畫),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入”的意思(畫人、畫進),同時歸納板書:如畫,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第1小節,注意在讀“山川美,可入畫”時,語調要放得輕柔、舒緩一點。

3.課件出示課文第2小節,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看看作者都給我們描述了祖國昀哪些山川?邊讀邊圈出它們的名稱。

(1)學生交流,課件適時聚焦“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同時引導學生簡單交流對這些山川的了解。教師肯定學生的認知,并予以認知補充:“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萬多平方千米,被稱為“母親河”;“長江”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比黃河長800余千米,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長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建筑,它規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珠峰”全稱“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高峰,海拔約8848米。藏語“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

(2)依次播放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觀圖并說說自己的感受(長城雄偉壯觀……),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感知黃河、長江的洶涌氣勢以及長城、珠峰的雄偉壯觀,并板書:氣勢洶涌、雄偉壯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小節,注意讀出畫面感以及對祖國山川的喜愛之情。

(4)延伸:除了課文中所列舉的幾處山川,你還了解其他哪些山川?

生:我去過黃山,覺得那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真是人間奇跡!

師:你的話讓我想到兩句詩“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足以說明黃山的秀美!

生:我還在電視上看到過黃果樹瀑布,那氣勢壯觀極了!

師:確實有人間仙境之感。

生:我還從姐姐的語文書中知道了“京杭大運河”是人間的奇跡。

師:孩子們,看到這些風景名勝,你們心里除了熱愛(板書:熱愛),還有怎樣的感覺?

生:我覺得我們的祖國太了不起了,有這么多迷人的景色!

師:我聽出了你心中滿滿的自豪之情啊(板書:自豪)!來,讓我們帶著熱愛和自豪之情再把課文第1、2兩小節讀一讀。

(5)學生齊讀l、2兩小節。

4.課件出示寶島臺灣的圖片,引導學生說說對圖上肉容的認知,教師適時補充出示地圖,引導學生觀察臺灣和祖國大陸隔海相望的狀貌,同時明確寶島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板書:兩岸一家)。出示課文第3小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兩岸一家”的親情感。

5.過渡:不光是大陸和臺灣,其實我們祖國各民族更是情深意濃(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展示各民族團結共處的畫面),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懂得各族人民親如兄弟的感情。

(1)教師引讀課文最后一小節,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從這一小節中體會到了各民族之間怎樣的關系(板書:團結)?他們的共同理想又是什么(各族人民一齊奮發、共同繁榮)?教師補充板書:共同繁榮。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小節,在朗讀中體會民族團結、共同奮發與繁榮的情感和決心。

6.指導學生將課文四個小節連起來朗讀,注意讀出對偉大祖國的熱愛、自豪之情。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余下的四個生字“族、誼、齊、奮”,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占格情況并進行書寫認知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注意從字的結構特點以及筆畫書寫要領等不同方面進行交流,同時對他們的觀察發現予以肯定。

2.教師進行范寫指導:“族、誼”兩個字是左右結構,且都是左窄右寬型,其中“族”右邊下半部分“矢”的最后一筆是捺畫,“誼”右邊“宜”的橫畫較多,注慮橫畫之間等距、緊湊;“齊、奮”兩個字都是上下結構,且都是上展下

收型,注意將上半部分的撇、捺寫得舒展。學生跟隨教師的范寫指導進行書空練習。

3.學生自主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注意根據他們的書寫不足進行及時強調指導,重點是兩個上下結構字的收、放處理。

四、課堂小結

孩子們,作為中國人.我們確實應該為能夠擁有如此偉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今后不論我們走到哪里,我們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播放《我的中國心》)。

板書設計:

山川如畫:氣勢洶涌、雄偉壯觀

識字1 神州謠 (熱愛、自豪)

民族團結:兩岸一家、共同繁榮

識字2. 傳統節日

教學目標:

1.認識“傳、統、貼”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舟”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能夠進行背誦積累。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時激發自覺探究更多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種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兒歌誦讀。

教學難點:了解傳統節日的美好寓意,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關于兒歌中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傳、統、貼”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舟、艾”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初步了解兒歌內昝,知道傳統節日的時間順序、名稱。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引出課題

1.教師板書“節日”二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節日”的認知:

生:我知道放寒假過后我們要過的節日叫“春節”。

生:我知道3月12號是“植樹節”,在那一天我們要栽樹綠化環境。

生:我還知道農歷的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在那一天我們要吃粽子、看龍舟賽。

師:大家剛才說到了很多節日的名稱,但是在這些節日里,有一些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但外國人從來不過的節日,這些節日有一個有趣的名稱一~“傳統節日”(板書:傳統)。

2.過渡引入: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趣味兒歌《傳統節日》,了解關于“傳統節日”的知識。指導學生齊讀課題,強調讀準“傳統”,同時簡單釋題(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獨有的節日)。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談話創境激趣法,讓學生在交流感興趣的話題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了關于“傳統節日”的知識,激發了學習兒歌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了解節日

1.課件播放兒歌朗讀錄音,引導學生聽讀并注意兒歌中生字的讀音,同時感知兒歌的節奏和韻味。

2.學生自主朗讀兒歌,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好的地方多練讀幾遍。

3.檢查學生自主朗讀的情況:

(1)抽取課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讀、小組開火車朗讀生字,教師適時進行生字的朗讀糾正指導,注意提醒讀準“巷、郎、餅、賞”幾個字的后鼻音,同時,注意“鬧”字的聲母是鼻音“n”,“轉”是多音字,在本課應該讀第三聲。

(2)逐句出示兒歌,指名朗讀,教師隨文再次進行字、詞的朗讀強調,同時指導他們讀好句子的停頓與節奏(大街小巷/人如潮、先人墓前/去祭掃、粽子艾香/滿堂飄、十五圓月/當空照……)。

(3)指導學生將兒歌連起來朗讀。

4.引導學生再讀兒歌,看看兒歌中分別都給我們列舉了哪些傳統節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重陽節,同時引導他們聯系自己對傳統節日的認知看看兒歌都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將這些傳統節日串聯起來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明確兒歌是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這些傳統節日的,同時,引導他們明確“春節”是農歷一年的起始。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初步掃清了朗讀障礙,并對兒歌的主要內容有了比較明晰的感知。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課文中雙橫線內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再次進行朗讀強調與指導,特別要提醒他們讀準“餅”的后鼻音。同時,利用識字小游戲再次進行生字認知鞏固(教師隨機指讀生字,引導學生進行搶讀,看看誰的反應最快、讀得最準確),教師針對容易讀錯的生字及時予以強調。

2. 出示課后田字格內本課需要會書寫的4個生字“貼、街、舟、艾”,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并按照不同的結構說說各自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根據他們的交流情況適時進行范寫指導,強調“貼”字是左右結構且符合“左窄右寬”的書寫特點,左邊“貝”的點畫不要寫得過大,右邊“占”下面的“口”要寫得扁而闊;“街”中間部分兩個“土”要注意橫畫緊湊、等距,最后一筆橫畫要變成平提;“舟”最后三筆的順序是點、橫、點;“艾”下面的撇、捺要寫

得略微舒展。

3.學生根據老師的范寫指導自主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了解他們的書寫情況,并及時抓住他們書寫有誤的地方予以強調與指導。

【設計意圖】此蝦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范寫指導法,通過教師的范寫指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書寫要領,提升了他們對于漢字書寫的認知,保證了他們將生字書寫得正確、美觀。

四、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孩子們,對于這些中國傳統節日,你們都有多少了解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兒歌,相信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布置作業:繼續搜集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知識。

板書設計:

識字2 傳統節日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敬、轉、團、熱、鬧”5個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并能夠背誦。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時激發自覺探究更多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復習引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傳統節日》這首兒歌中所提到的一些傳統節日名稱,你們還能夠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說說它們分別都是哪些傳統節日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重陽節,同時出示連線題(一組是節日名稱,另一組是“貼窗花”等對應的節日

風俗詞),指名學生準確地將節日與對應的節日風俗詞連起來,教師根據學生的連線適時進行糾正,并引導他們進行詩歌誦讀。

2.質疑引入:為什么會有這些傳統節日,它們到底都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于棼下來,就讓我們繼續從兒歌中了解有趣的傳統節日文化吧。

二、精讀兒歌,豐富認知

1.出示兒歌,引導學生認真朗讀并看看不同的傳統節日里各自都有哪些風俗習慣。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引導他們分別從兒歌中我到有趣的習俗,并隨文理解詞語“祭掃”(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

2.過渡:孩子們,課文對傳統節日文化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描述,課前老師已經布置給你們了解、搜集更多關于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的任務,你們順利完成了嗎?那好,接下來我們就來開展一次“傳統節日我了解”學習分享活動。

3.引導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深入組間了解他們的交流情況,注意引導他們抓住某一方面進行交流,別人說過的內容就不要再重復,只做適當補充即可。

4.交流對節日文化的認知:

(1)指名同學按照節日的順序依次進行班內分享、補充:

生:我知道春節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節日,表示春天就要到來了。

生:春節還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每到春節的時候,很多人都要從很遠的地方趕回家里跟家人團聚。

生:我還知道過春節又叫“過年”,我們中國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窗花,還要給親戚拜年。

師:看來你們不僅了解了春節的意義,還知道了關于它的有趣習俗。在過春節的時候,人們的心情如何呢?

生:因為一家人在一起過年,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錯,見面了還會說一些問候、祝福的話。

生:春節的時候,人們穿的都是好看的新衣服,到處都是歡樂喜慶的氣氛,感覺到處都是嶄新的,所以心情自然都非常開心。

師適時出示幾幅過春節時人們活動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圖,進一步感受過春節時特有的節日歡樂祥和的氣氛。

師:那你們能把這樣開心、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2)出示兒歌第一句“春節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齊讀兒歌。

(3)繼續引導學生交流對其他節日的了解。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進行節日起源、意義、習俗等內容的補充介紹:

A.“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摑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簡單介紹“介子推”)。

B.“端午節”也稱端五、端陽。這一天主要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據說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設定的重要傳統節日(簡單介紹“屈原”)。

C.“七巧”也稱“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的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簡單介紹“牛郎織女”)。

D.“中秋節”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簡單介紹“嫦蛾奔月”)。

E.“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有時也會說“九九重陽”,“九九”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一位數中又是最大數,因而有長久長壽的含意。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

5.拓展交流:

(1)補充出示幾首描寫傳統節日的詩句(王安石的《元日》、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引導學生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源遠流長。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搜集到的關于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蒙古族的“白節”,傣族的“潑水節”、白族的“火把節”以及回族的“開齋節”等)。教師出示一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的圖片,并簡單介紹各類傳統節日的不同寓意。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注意提醒他們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不同節日的場景、畫面。

7.指導學生試著進行背誦練習,提醒他們注意根據節日的時間順序進行理解性背誦。指名學生進行背誦展示,教師適時予以點撥、提醒。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交流學習法,借助對傳統節日文化文字、圖片、詩歌等資料的交流展示,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了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有效拓寬了學生對文本的認知。

三、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剩下的5個生字“敬、轉、團、熱、鬧”,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字的觀察,說說在書寫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教師適時進行范寫指導:“敬”左邊筆畫較多,寫緊湊,右邊要寫得左收右放;“轉”左窄右寬,左邊“車”的橫畫變成平提,右邊“專”先寫兩筆橫畫,再寫豎折折、點,要注意筆畫間的緊湊;“團”最后一筆是封口橫畫,同時內、外兩部分之間要做到“圍而不堵”;“熱”下面四點的方向和間距需要特別注意,其中第一點為左點,后面三點為右點,中間兩點略小;“鬧”里面“市”的點畫與中間的豎畫不能連成一畫了,且內外兩部分同樣要做到“圍而不堵”。

2.學生自主描紅、艋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及時進行書寫強調。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通過學習,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都有了哪些的收獲,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簡單小結:孩子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實在是有趣,我們的祖先在生活勞作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需求創立了形式多樣的傳統節日,但不論是哪一個節日,無一不寄托了他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板書:形式多樣、寓意美好)。

板書設計:

識字2 傳統節日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

(形式多樣、寓意美好)

“貝”的故事

教學目標:

1.認識“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甲”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漢字“貝”的字源及其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漢字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漢字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認識文中的生字,并能夠進行正確、美觀的書寫。

教學難點:了解漢字“貝”的字源及其所表達的意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關于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知識;漢字“貝”的實物圖片;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4個生字。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主要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漢字“貝”的故事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人物面部表情“哭”“笑”的圖片,引導學生欣賞畫面并觀察這兩幅圖片所對應的漢字(哭、笑)。課件補充出示“哭”和“笑”兩個字,繼續引導學生觀察:你從字形與所對應的畫面之間發現了什么(“哭”字像兩只眼睛

在流眼淚的樣子。“笑”字像人在笑時瞇著眼睛,嘴角向上翹的樣子)?

2.師小結引入:你們真有一雙慧眼,一下子看出了其中的奧妙!看來,這些小小的漢字其實并不是一些抽象簡單的文字符號,而是生活中真實的事物的另一種有趣的存在形式。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漢字王國,去感受漢字的神奇!板書課題:“貝”的故事,指導學生讀準生字“貝”,同時指導書寫,注意最后一筆點畫略長,與撇畫對稱。生在田字格內自主描紅、臨寫生字。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通過課件演示有趣的畫面,并讓學生在發現交流的過程中觀察相對應的漢字,從中感受到了漢字符號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初步體會到了漢字構成的有趣之處。

二、自主探究.了解課文

1.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的情況,及時根據他們的朗讀問題進行個別提醒與指導。

2.同桌間進行生字朗讀檢查,注意及時對朗讀錯誤進行糾正。

3.檢查學生自主朗讀的情況:

(1)出示課后雙橫線內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小組開火車朗讀,教師及時進行生字朗讀糾正,重點提醒學生讀準生字“珍、品、貧”的前鼻音,強調“漂”是多音字,在本課讀第四聲,而“飾、易”兩個字是整體認讀音節。

(2)課件出示課文中的詞語“貝殼、甲骨文、錢幣、錢財、有關、珍貴、攜帶、飾品”,指名學生朗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甲”在詞語“甲骨文”中要變調為第二聲,同時補充講解關于“甲骨文”的知識(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

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教師隨機指名讀、學生搶讀詞語,進一步進行詞語認讀鞏固。

(3)過渡:剛才大家不僅讀準了生字的字音,而且把詞語也讀得十分正確,如果我們再把它們送進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它們嗎?指名兩位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進行范讀指導,重點指導讀好課文第2自然段。生齊讀課文。

4.引導學生再次認真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關于漢字“貝”的故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次讀書并思考: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漢字“貝”哪些方面的知識?

(1)學生讀書并思考,教師適時提醒他們抓住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單概述。

(2)教師簡單歸納(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甲骨文中的“貝’’是由貝類的狀貌演變來的,第2自然段寫漢字“貝”在古時候的意思,并由此發展成為表示與錢財有關的漢字的偏旁),然后板書:字形演變字義發展。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與檢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借助拼音準確識記了生字,實現了將課文讀通、讀順的學習目標,同時,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三、生字鞏固,指導書寫

1.生字識讀小游戲:課件出示課文生字,小組同學比賽朗讀,看看哪個小組能夠把生字讀得全部正確無誤。讀得正確的生字,教師及時予以表揚,同時對于讀錯的生字予以范讀強調指導,重點提醒幾個前鼻音的生字不要讀成

了后鼻音。

2.課件再次出示本課要求會書寫的剩下的三個生字“殼、甲、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三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況及其筆畫、結構上的特點,說說在書寫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生:生字“殼”上面是“士”,不要寫成了“土”。

生:“甲”在書寫的時候要先寫肩“日”,最后再寫中間的豎畫.而且豎域要落在豎中線上。

生:“骨”字一定要注意上半部中問的筆畫是橫折。

師:你們不僅觀察得仔細,更能夠抓住關鍵的筆畫給大家進行書寫提醒,特別是對于“壞”字的書寫提示,既形象生動,又準確列位。

3.教師進行生字的范寫指導,并按照同學們的提示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三個生字的書寫要領,同時要求他們注意橫畫之間要做到“等距、緊湊”。

4.學生自主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再次結合他們的書寫情況進行重點筆畫的書寫強調。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自主感悟與范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強化對生字書寫要領的認知。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關于漢字“貝”的知識,那么,這個字的字形最初是根據什么演變來的.它在意思上又與什么有關系呢?相信通過下節課的學習,這些困惑一定會迎刃而解。

板書設計:

字形演變

識字3 “貝”的故事

字義發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錢、幣、與、財、關”5個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漢字“貝”的字源及其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漢字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他們對漢字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1.出示磁性田字格,指名五位同學板演上節課學過的五個生字“貝、殼、甲、骨、壞”,引導其他同學進行書寫評價,看看他們是否能做到把生字書寫得既正確又美觀。教師適時在田字格內進行書寫糾正與修改,注意提醒“骨”上

半部中間的橫折、“壞”右邊“不”字的撇畫與左邊“提土”之間的筆畫穿插。

2. 指名說說課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漢字“貝”的知識的,教師適時歸納板書:字形演變、字義發展,同時引導學生齊讀課文。

3.過渡引入;“貝”的字形是如何演變的,字義又是怎樣發展的呢?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貝”的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復習引入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生字的書寫認知,同時,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激發了他們更為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探究學習。深化認知

1.自主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

(1)學生讀書思考,教師適時指名進行讀書交流,課件適時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共有2句話,其中第一句話寫貝殼對于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動物的作用,第二句話用甲骨文引出漢字“貝”的最初字形)。

(2)質疑思考:這段話的重點是哪一句(第二句)?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這段話主要是介紹漢字“貝”的字形最初源自貝類的兩扇貝殼的樣子。同時課件出示漢字“貝”的字形演變,引導學生觀察與比較四個不同字符在形狀上的相似之處以及依次所發生的變化(最初就是貝殼的本來樣子,然后就出現了貝殼的輪廓,最后逐步將外面的輪廓直接變成了半框,中問部分則演變成了撇、點兩筆畫),同時板書:貝。

(3)教師適時歸納小結:像這樣直接由大自然的事物狀貌演變來的漢字就叫“象形文字”,同時簡單補充象形文字的資料(最初來自于圖畫的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隨著不斷演變,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

(4)拓展延伸:除了漢字“貝”,你還知道哪些象形文字(日、月、水、火……),教師適時補充出示最常見的幾個象形文字“日、月、水、火”由圖畫到文字的演變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這類漢字有超的字形變化過程。

2.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看看自己對漢字“貝”又有什么了解。

(1)學生交流:

生:我知道了在古時候人們為什么會把貝殼當成錢幣使用(課件出示幾幅貝殼作為錢幣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圖并說說具體感受)。

師:你能根據課文內容把其中的原因說清楚嗎?

生:主要是因為貝殼很漂亮、珍貴,所以人們喜歡把它當作飾品戴在身上。

師:那么什么樣的東西才是“珍貴”的呢?

生:很少見的,一般人都沒有的東西才是珍貴的。

師:對,正是因為貝殼漂亮且不常見,所以很多人都想擁有貝殼,那么貝殼自然就成了“珍貴”的物品,并且人們還特別喜歡把它戴在身上作為裝飾呢。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我覺得還因為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所以人們才把它當作錢幣。

師:“隨身攜帶”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貝殼比較小、輕,帶在身上很方便,就像我們平時帶錢那么容易。

師:同學們,正是因為貝殼具有這些特點,所以很自然地就成為了最初的貨幣(板書:漂亮、珍貴、便攜、不易損壞 當作錢幣)

(2)質疑探究:既然最初的貝殼被當作了貨幣,那么,當后來漢字“貝”演變成了部首時,含有“貝”字部的漢字在意思上又與什么有關呢?

(3)學生自主朗讀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漢字的意思與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有關,因而凡是含有“貝”字部的漢字意思上都與“錢財”有關。

(4)教師補充出示其他含有“貝”字部的漢字“財、賞、賭、賬、賀”等,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字義與偏旁之間的關系。

3.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注意邊讀邊聯想“貝”的字形以及字義的變化。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教學主要采取了圖文對照法,讓學生將文本中抽象的文字進一步轉化成了形象可感的圖片,加深了對漢字“貝”字形、字義的認知。

三、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剩下的五個生字“錢、幣、與、財、關”,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并說說自己的書寫認知。教師適時進行書寫指導,重點提醒注意“錢”左邊最后一筆是豎提,右邊的斜鉤要注意逐漸向右下行筆;“幣”的第一筆是短撇且較平;“與”的第二筆是豎折折鉤,同時注意豎勾部分要略向內收;“財”右邊“才”的撇畫要托住左邊“貝”的點畫;“關”上面的相向點不能寫大了,下面的撇、撩則要寫得舒展。

2.學生認真描紅、臨寫五個生字,教師巡視檢查,及時予以重點筆畫、結構的書寫強調。

四、課堂小結

怎么樣,我們的漢字是不是很有趣?其實,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我們的漢字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我們的祖先在創造這些漢字時,確實富于智慧和想象力,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又怎能不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呢?

板書設計:

字形演變:貝

識字3 “貝”的故事

字義發展:漂亮、珍貴、便攜、不易損壞→當作錢幣

4、中國美食

教學目標:

1.認識“菠、煎、腐”等16個生字,會寫“燒、茄、烤”等9個生字。

2.正確認讀中國美食的名稱。

3.圖文對照。了解中聞美食,豐富對中國美食文化的認知,同時激發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準確認讀生字,并能夠正確、美觀地進行生字書寫。

教學難點:感受中國美食文化,激發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美食等卡片;搜集關于中國美食的資料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菠、煎、腐”等16個生字,會寫“燒、茄、烤”等9個生字。

2.能夠正確認讀中國美食的名稱。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引出課題

1.播放《舌尖上的中國》的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說說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好吃的美食。

生:我知道這是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里面播放的是全國各地很有名氣的美食。

師:是啊,這些美食不僅色彩鮮艷奪目,最重要的是它能夠用自己獨特的味道誘惑著我們。孩子們,你平時都吃過哪些美食?

生:我吃過鐵板魷魚。

生:我吃過四喜丸子。

生:我非常喜歡吃我們老家的紅燒土公雞。

生:我最喜歡吃我媽媽做的鴨血粉絲。

師:哎呀孩子們,昕了你們的介紹,老師都有些垂涎欲滴啦!想不想了解更多的中國美食?

生:想!

師:那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美食家族,去認識咱們中國的美食。

2.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板書書空課題,同時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說說自己在朗讀課題的時候的真實感受(想流口水、特別想知道都有哪些美食……)。

二、自主學習。認讀字詞

1.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讀生字,注意讀準字音,并能夠將生字帶進課文中的詞語中進行準確朗讀。

2.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朗讀的情況,注意及時糾正生字朗讀錯誤。

3.班內檢查學生的生字朗讀情況:

(1)隨機抽取課文中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小組開火車朗讀生字,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予以范讀指導,重點指導“煎”的聲母是“J”(不耍讀成了“前”的音),“茄”不能讀成了“加”的音,“蒸”是后鼻音“zheng”,而“燉”的韻母是“un”,不能讀成了“en”,另外,“炸”是多音字,在本課讀第二聲“zha”。生齊讀生字。

(2)課件出示課后雙橫線內的生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字,想一想如何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教師適時提醒他仳抓住生字的偏旁,通過偏旁與字義相結合的方式記住生字。其中“燒、烤、爆、燉、炸”幾個字都是“火”旁,說明它們的意思都與“火”有關系,都是烹制食物的方法;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煎、煮、蒸”幾個字也是烹制食物的方法,雖然是“一”部,但是意思卻與“火”有關,表示“煎、煮、蒸”等需要用到“火”;而“菠、菇、茄、粥、蘑”等生字同樣可以借助偏旁加字義的形式來進行識記。

(3)課件再次出示課后田字格內的“燒、茄、烤”等9個生字,指名學生給生字組詞、擴詞,教師根據學生的組詞情況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同時引導他們注意觀察生字在田字格內的占格情況,看看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進行范寫指導,提醒他們注意在書寫“燒”字的時候,要注意左邊“火”部的捺畫變成點畫,同時,要被右邊部分的撇畫托住(“烤、炒”兩個字也一樣);“茄”是上下結構,注意上下兩部分要緊湊,且下面的“加”略微壓扁一些;“雞”左邊“又”的捺畫變點,同時注意與右邊的“鳥”穿插

避讓;“肉”中間的部分不要寫成r兩個“人”,同時注意與外面部分在結構上要做到“圍而不堵”;“飯”右邊“反”的第一筆是平撇,第二筆豎撇要托住左邊部分。

(4)學生自主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及時進行部分重點筆畫的書寫強調與指導。

4.過渡引入: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不僅能把生字讀正確,而且還能把它們書寫得正確、美觀。現在,它們想跟我們玩捉迷藏了,孩子們,你們還能在詞語中準確認讀它們嗎?

詞語認讀鞏固小游戲:出示課文中的美食圖片以及詞語卡片,并將它們分別發放給不同的同學,再請手特詞語卡片的同學大聲讀卡片上的美食名稱,手持對應美食圖片的同學趕緊站起來高舉卡片,然后再調換先后順序繼續進行。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借助拼音以及偏旁等讀準了字音并識記了字形,進-步接花亍對生字的識寫認知。

三、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這節課大家學得不錯,不僅認識了這么多的生字朋友,而且還認識了不少中國美食的名稱,下節課我們繼續走進美食世界,去了解更多的美食文化。

2.布置作業:課下繼續了解家鄉還有哪些特色美食。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圖文對照,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中國美食。

2.多方搜集補充關于家鄉以及其他地方的美食,豐富對中國美食文化的認知,同時激發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教學

1. 課件出示文中的美食圖片,指名說說圖片上美食的名稱。教師適時補充出示詞語,指導學生再次準確朗讀,并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予以糾正指導。

2.過渡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中國美食》,相信大家一定會對中國美食有更多的了解。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復習詞語認讀的方式,讓他們準確建立了美食與名稱的對應關紊,并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字詞的朗讀回顧,實現了基礎認知的有效夯實。

二、探究交流,豐富認知

1.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各種美食的圖片,看看制作這些美食的主要食材都是什么。

(1)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抓住美食名稱中的菜名找出各自主要的食材(菠菜、豆腐、茄子、鴨肉、魚肉、羊肉、雞肉、蘑菇、餃子、面、粥、飯),同時補充出示“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等的圖片資料。

(2)弓l導學生說說自己平時還吃過哪些其他的美食。教師適時歸納:看來中國的美食真是多得數不勝數,我們平時所吃的只不過是其中可憐的一小部分罷了(極書:品種繁多)。

2.談話過渡:其實,同一種食材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制作方法,又會呈現出不同的風味。孩子們,這些美食的食材我們平時吃過嗎?說一說我們吃過的跟課文中的是否一樣。

生:我媽媽常常用茄子給我們做肉沫茄子,我覺得也挺好吃的。

生:冬天的時候,我們喜歡把菠菜放在火鍋里煮著吃。

生:豆腐可以做出很多花樣,有青椒豆腐絲兒、臭豆腐、麻婆豆腐等等,味道都不錯。

生:我們家經常用魚做酸菜魚、糖醋魚。

生:羊肉可以清燉,媽媽說有滋補作用,另外羊肉還可以紅燒.在冬天很好吃。

師:真的很難想象。同樣的一道食材能做出如此花樣繁多的美食,看來,選擇了不同的烹制方法,美食的味道就會大大不同(板書:制作各異)。孩子們,再看看課文中的這些美食,它們的制作方法一樣嗎?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美食的名稱,從中找出每一種美食的主要烹制方法,并圈出相關詞語。

(1)學生觀察、圖畫,同時與同桌進行交流。

(2)課件依次出示課文中的美食名稱,指名學生找出表示烹制方法的詞語,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適時聚焦“拌、煎、燒、烤、煮、爆、燉、蒸、炸、炒”等表示烹制方法的詞語,引導他們根據對這些方法的認知簡單交流自己的理解。

教師簡單歸納:一個優秀的廚師就像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他們只需利用不弼的烹飪方法,就能立刻讓食物呈現出不同的風味(板書:各具風昧)。

(3)課件補充幾組廚師烹制美食的畫面,引

導學生再次感受烹制方法與美食之間的關聯。

4. 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根據課前的了解,說說自己的家鄉都有哪些有名氣的美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說讜對這些美食的情感(很喜歡吃),并引導他們簡要描述這些美食的顏色、樣子、味道,讓他們從中明確美食的“美”在于色、香、味俱全。

5. 再次出示課文中美食的名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凄,注意邊讀邊想象美食的誘人特點。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學習法,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去探討美食的有關知識,真正豐富了他們對中國美食文化的認知,拓展了文本學習的外延。

三、課堂小結

1.課件播放幾組人們享受中國美食的畫面,引導學生認真觀圖并從中感受他們對美食的喜愛之情。

教師激情小結:有人說,一個人對于家的思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里有他想念的味道,這其中可能就有媽媽經常做的美食,鎖住了胃也就留住了永遠的思念。同樣的,作為華夏子孫,不論走到哪里,他們都會時常想念祖國的美食,想念祖國大家庭的美食文化,因為在他們的舌尖上,早已經留下了中國美食特有的味道。而這,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板書:舌尖上的中國)。

2.播放歌曲《中國娃》,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結束本課學習。

板書設計:

品種繁多

識字4 中國美食 制作各異(舌尖上的中國)

各具風味

口語交際 長大以后做什么

教學目標:

1.能夠清楚、完整、簡要地說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并能夠闡明理由。

2.熊夠積極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之中,培養認真傾聽、樂于表達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能夠完整簡要地說出自己的理想、愿望。

教學難點:能夠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培養認真傾聽、樂于表達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歌曲《播種太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話題

1.課件播放歌曲《種太陽》,學生邊聽歌(也可以跟隨音樂小聲哼喁),邊想一想自己從歌曲中都聽懂了什么(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教師適時引導他們說說歌曲中“美麗的愿望”到底是什么(播種太陽)。同時說說歌中的孩子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愿望(因為他想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變得溫暖又明亮)。教師歸納并巾結:歌中的孩子真是一個特別善良又有愛心的人,他想為那些需要陽光和溫暖的人播種太陽。

2.過渡引入:孩子們,你們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或者理想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愿望、理想吧(板書;長大以后做什么)。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歌曲激趣引入法,既自然引出了交際話題,同時又激活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二、拓展話題,說話交流

1.談話:為了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各行各業都需要有人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勞動(課件出示各種工作場面)。引導學生觀看畫面內容,想想自己都有哪些觀圖感受。

2.學生交流(這些人工作十分認真,他們工作得很開心……),教師歸納:是啊,雖然每個人的工作種類不同,但是他們都能夠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樂趣,正是因為他們樂于工作,我們的生活才能夠安定而美好。孩子們,長大后,你又想做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再與同學、老師交流,注意用上合適的句式(課件出示“長大以后我想做,因為”)。

3.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與嗣桌交流。小組成員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小組長完整記錄每位同學的理想,相互間注意提醒對方不要重復別人說過的話。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給予個別同學以說話指導。

4.指名同學班內說讜自己的理想,其他同學認知傾聽并對他們的表述進行點評。重點引導他們將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為什么想做”兩方面說清楚。教師適時對他們的表述進行點撥、梳理,讓他們能夠更為流暢地表達。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說話指導法,讓學生通過觀圖說話,有效拓展了話題外延,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規范了自己的語言表達。

三、模擬情境,提升認知

1.激趣:孩子們,剛才大家都說了各自長大后的愿望和理想,接下來我們班將舉行一場有趣的“答記者問”。現在老師充當記者來采訪你們,你們誰愿意接受老師的采訪?

2.師生互動模擬“答記者問”:

師:請問同學,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您好,我的名字叫×××。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你能夠告訴我們自己長大以后打算做什么嗎?

生:我長大了準備當一名軍人,因為我想保衛我們的國家。

師:你的理想很有意義!那在你心目中,軍人的形象怎么樣?

生:我覺得軍人非常值得敬佩,沒有他們保衛祖國,敵人就會來攻打我們國家。

師:好樣兒的,未來的“軍人”!非常感謝你能接受我的采訪,愿你夢想成真。

生:謝謝!我一定會努力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

師:你好××同學,聽說你將來想做一名老師,能說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嗎?

生:因為我覺得老師非常有文化、有本領,能夠教會學生很多知識,所以我很崇拜老師。

師:聽了你的夸獎,我替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師們向你表示感謝。

3,引導學生對師生“答記者問”進行點許.重點引導他們抓住被采訪者有沒有說清楚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同時有沒有說明原因。

4.小組間再次進行“答記者問”,教師深入組間聆聽并給予采訪指導。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情境表演法,讓學生有效實現了認知內化,進一步明確了樹立遠大理想的意義,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知道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知道了要想將來能夠實現理想,就必須在小時候認真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肯定學生的表述。

2.教師小結:這節口語交際課,我們一起暢談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理想,讓老師看到了一群充滿了朝氣的陽光少年。不過,有了理想,還要去努力,去奮斗,只有這樣,長大后我們的理想才能真正變成現實。孩子們,讓我們從今天開

始,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吧。

語文園地三

教學目標:

1.自主朗讀詞語,同時能夠借助聯想準確感知詞義,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會辨識形近字,能夠借助偏旁進一步培養對漢字字義的理解能力,并能夠通過查字典的方式查找漢字的部首,不斷豐富漢字的積累。

3.通過認真觀察,明確漢字偏旁表義的有趣特點。

4.通過誦讀十二生肖的名稱,進一步豐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積累。

5.自主閱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提升朗讀、理解能力,進一步培養自主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地進行字、詞、句、篇的朗讀,進一步培養良好的語感。

教學難點:進一步提升對字、詞的理解能力,為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奠定基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新華字典;十二生肖圖片及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自主朗讀詞語,同時能夠借助聯想準確感知詞義,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會辨識形近字,能夠借助偏旁進一步培養對漢字字義的理解能力,并能夠通過查字典的方式查找漢字的部首,不斷豐富漢字的積累。

3.通過認真觀察,明確漢字偏旁表義的有趣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引入學習

1.教師談話:在學習這一單元《中國美食》這一課時,我們認識了很多美食,它們不僅顏色誘人,而且味道鮮美,哪帕只是看上一眼都能夠讓人饞得流口水。同學們,想到那些美食,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的色、香、味呢?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適時進行評價并將學生引入學習:有一位同學也想到了一些有趣的詞語,看,他還大方地把這些詞語分享給我們了呢(課件出示“識字加油站”中的“甜津津、酸溜溜”等詞語)!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通過談話創設認知回顧情境,既讓學生在對美食的想象與描述的過程中自然激發了參與互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又為接下來由詞語聯想食物的環節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二、教學“識字加油站”

1.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識字加油站”中的8個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交流詞語的朗讀情況,并及時進行互相提醒與糾正。

3.出示詞語卡片,指名學生朗讀詞語,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糾正指導,特別注意提醒讀準“津、噴”兩個字的前鼻音與“邦”字的后鼻音,同時,注意準確區分聲母的邊、鼻音,其中“溜、辣”是邊音,“膩”是鼻音。小組開

火車朗讀詞語。

4.鞏固詞語認讀小游戲:將詞語卡片隨機發放給學生,指名一位同學與手持卡片的同學進行問答游戲(如“甜津津”你在哪里?持該詞語的同學趕緊站起來舉起詞語卡片答:“甜津津”我在這里),教師根據他們的問答情況再次進行規范朗讀強調。

5.質疑交流:這些詞語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疊詞),分別都是描逑事物哪些方面的特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明確其中“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三個詞語是描寫事物味道的,“油膩膩、軟綿綿、脆生生、硬邦邦”是描寫食物的樣子、口感,而“香噴噴”是對食物香氣的描述。

6.想象遷移:讀到這些描述食物的詞語時,你的腦海里會自然聯想到哪些食物?

生:看到“甜津津”,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蜂蜜了。

生:讀到“酸溜溜”這個詞語,我馬上就想到了酸梅湯。

生:讀到“辣乎乎”我就想起了重慶火鍋。

生:紅燒肉是“油膩膩”的感覺,不過挺好吃的。

生:“脆生生”這個詞語讓我想到了天津大麻花。

師:看來大家的想象力被這些有趣的疊詞給激活出來啦!不錯,這就是中國美食的魅力,它總是在不同的方面誘惑著我們的感覺,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這些詞語。

7.生有感情地齊讀詞語,注意將疊詞緩慢而富于想象力的感覺讀出來。

三、教學“字詞句運用”

1.課件出示兩組漢字“霄、宵、削”以及“賠、陪、培”,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字形并說說對它們的感知,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明確這兩組漢字字形相似,且都有共同的一部分,因此它們各自都互為形近字。

(1)引導學生試著猜一猜這些漢字的讀音,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明確第一組三個字均讀“xiao”音,第二組三個字均讀“pei”音,同時引導學生明確形近字的聲旁與讀音有關,形旁與字義有關,并讓他們根據這一構字規律試著推測兩組中的每個生字所表示的大概意思。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準確了解兩組中的六個字的字義。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選一選,連一連”中的詞語填空練習,試著選擇形近字進行填空,教師適時提醒他們注意結合所填詞語給出部分漢字的意思進行準確選填。教師巡視了解他們的填寫情況,并予以個別學生練習指導。

(3)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填寫情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交流自己填寫的依據(根據漢字的偏旁猜想它們各自的意思,然后再與對應的字詞進行組合……),同時出示正確答案(元宵、削蘋果、九霄云外、培土、陪伴、賠錢),并引導他們借助所填詞語大致了解詞義。

(4)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六個詞語。

2.激趣:既然漢字的偏旁跟它們的字義有關系,我們如果想要理解字義是不是首先要找準它們的偏旁呢?對于下面這些漢字,你能試著找出它們各自的偏旁嗎?

(1)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鹿、麝”等8組漢字,看看每組中的兩個漢字都有什么關系。

(2)學生交流(每組中的第二個字都含有第一個字),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每組中的第二個漢字中找出笫一個字,并看看它們作為另一個字的一·部分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麝”字上半部分的“鹿”在書寫的時候第三筆撇畫加長了;“音”作為“章”的一部分時,下面的“日”變得扁而寬;“黑”在“默”字中下面的四點排列緊湊且向右上斜;“辛”在“辣”中豎畫變成了撇。

(3)引導學生試著查一查每組中的第一個漢字,看看它們的偏旁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情況,適時引導他們明確部分漢字本身就是偏旁,例如“鹿、金、高、音、黑、衣、辛、魚”的偏旁就是它們本身。同時引導他們再次

試著推斷出每組中第二個字的偏旁(均是每組漢字中的第一個漢字)。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與歸納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有效培養了學生借助漢字偏旁認識字形、理解字義的能力,同時,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漢字的有趣特點,有效激發了他們探究漢字文化的興趣。

四、教學“我的發現”

1.回顧引入:孩子們,還記得在學習《中國美食》這一課時我們學過的生字“炒、烤、燒、煎、蒸、煮”嗎(課件出示以上6個生字)?那你們肯定還記得這幾個生字的意思都與什么有關系吧?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次明確這些字都跟“火”有關。

2.引導學生根據偏旁表義的構字原則,試著看看“我的發現”部分剩下的兩組漢字的偏旁各是什么?分別又與什么有關?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第二組中上面的三個字都是“心”字底,下面的三個字都是“忄”旁。其中“心”作偏旁時多放于字的下面,而“忄”是“心”部的另外一種形式,一般放在字的左選,說明這六個字的意思都與

“心”有關系;第三組中上面的三個字都是(立刀)旁,它是“刀”部的變形,多放于字的右側,下面的三個字都是“刀”部,因而第三組的六個字的意思都跟“刀”有關系。

4.引導學生再次根據字的偏旁體悟字義。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采取了舊知回顧品悟法,讓學生通過單元學習進行延伸拓展,進一步體會了偏旁與字義之間的關聯,提升了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孩子們,這節課我們不僅學到了一組表示美食色、香、味的詞語,更了解了漢字“偏旁表義”的有趣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后面的內容,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誦讀十二生肖的名稱,進一步豐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積累。

2.自主閱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提升朗讀、理解能力,進一步培養自主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圖片激趣,引入學習

1.課件出示“鼠、牛、虎”等生肖圖片,引導學生觀圖并說說圖上動物的名稱,教師肯定學生的準確描述。

2.過渡引入: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他們把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引入到了屬相文化中,大家想知道這些小動物究竟是怎樣對應不同的屬相的嗎?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有趣的十二生肖。

【設計意圖】此環蓖教學主要采取了圖片激趣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可愛的生肖圖片,激發了對這些動物的喜愛之情,同時充滿了了解學習生肖文化的期待。

二、教學“日積月累”

1.引導學生認真朗讀“日積月累”部分的詞語,注意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不好的多讀幾遍,然后與同桌進行交流,同時相互朗讀糾正。

2.檢查學生自主朗讀詞語的情況:

(1)抽取詞語卡片,指名學生朗讀詞語,教師根據朗讀情況及時予以范讀指導,重點提醒讀準“寅、巳、酉、戌、亥”幾個生字的讀音,同時,注意“申”讀前鼻音。

(2)課件再次出示詞語,師生隨機指讀、搶讀。

(3)認讀詞語小游戲:教師隨機出示生肖圖片,指召學生根據圖片說出對應的生肖名稱。

3.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這些生肖的了解,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從生肖小故事這一方面進行簡單交流。

4.延伸拓展:說說自己的生肖、家里親人的生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十二生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按照順序每一個生肖對應一年(即一個屬相)。

5.指導學生齊讀生肖的名稱,并試著按照順序進行背誦。教師適時借助生肖圖片給予提醒。

三、教學“我愛閱讀”

1.課件展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圖并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兩棵小樹)。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圖中兩棵小樹的名稱(小柳樹和小棗樹),同時質疑引入:這兩棵小樹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孩子們,讀一讀故事《小柳樹和小棗樹》,你就知道啦!

2.學生自主朗讀故事,注意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指名分自然段輪讀故事,教師適時進行字音、句子的朗讀指導,注意“彎彎曲曲”中的“曲”是多音字,在這里讀第一聲。

4.學生再讀故事,想一想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敘述的(時間順序),教師適時引導他們看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時間的事情(春天、秋天),引導他們根據自主閱讀思考兩棵小樹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并試著用自己的話進行概述。

5.指名說故事,教師提醒他們注意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同時引導他們思考:春天時小柳樹是怎樣說、怎樣想的?后來到了秋天的時候小柳樹又是怎樣想、怎樣說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引導他們體會小柳樹前后的狀態、心理等變化,感受它春天時的得意以及秋天時的不好意思,同時抓住小棗樹對小柳樹說的那番話,體會它的謙虛以及對小柳樹的安慰。

6.引導學生根據對故事的了解,說說自已對文中小柳樹、小棗樹的評價:

生:我覺得故事中的小柳樹是個容易驕傲自滿的小樹,覺得自己春天時長得好看就得意洋洋。

生:小柳樹不應該在春天的時候嘲笑小棗樹沒有自己漂亮。

生:故事中的小棗樹不是一棵愛生氣的小樹,當小柳樹嘲笑它的時候它不但沒有計較,而且在秋天到來時,看到小柳樹非常難過,還安慰和鼓勵它。

生:我們不能學習小柳樹,要向小棗樹學習。

生: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師:說得多好哇!如果我們把兩棵小樹看成是我們人,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是最美的呢?

生:我覺得外表美不算是真的美,而要看他的心靈美不美、能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師:聽了你們的話,老師都忍不住要給你們送去掌聲了,來,孩子們,讓我們把掌聲送給我們自己吧!相信你們將來也能像小棗樹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課堂小結

閱讀確實能夠愉悅身心,并讓我們從中獲得啟迪和教育。孩子們,老師希望你們在課余時間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你們將會讀到更多有趣的故事,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