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部編語文九年級詩詞賞析匯總)

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部編語文九年級詩詞賞析匯總)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導讀九年級上冊行路難(其一)(唐李白),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九年級上冊行....

九年級上冊行路難(其一)(唐 李白),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部編語文九年級詩詞賞析匯總)

九年級下冊語文詩詞賞析

九年級上冊

行路難(其一)(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酒杯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盤子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夢見乘船經過太陽旁邊,受聘在商湯身邊。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主題】抒寫了世路艱難、功業難建的苦悶心情。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苦悶與追求、失望與希望,交錯地反映在這首詩中。

【寫法】(1)敘事開篇,夸張的手法。用夸張的筆法,寫“金樽清酒”,“玉盤珍饈”的宴飲,詩人卻停杯,投箸,拔劍不能飲,心茫然。(2)聯想,用典。詩人想“渡黃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滿山”,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艱難,寓含一種無限的悲憤。現實之路雖然坎坷,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聯想到呂尚未遇文王時,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釣;伊尹受湯聘前,曾夢見乘舟經過日月旁邊,呂尚伊尹最后他們實現了自己的愿望。這兩個典故表達詩人要像他們那樣有為于當世。(3)直接抒情。詩的結尾,用典表達要像宗愨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會有施展才能的時候。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巴山楚水一帶荒遠凄涼,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回到家鄉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邊有上千條船爭相駛過,枯敗的病樹前萬棵綠樹生機勃發。今天聽到你為我作的那一首詩,就借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主題】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寫法】(1)頷聯用典故。“聞笛賦”表達深沉的懷舊之情。“爛柯人”說明自己貶謫時間太久,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時光景了。(2)頸聯以“沉舟”“病樹”自比(比喻),生動地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客觀揭示了新陳代謝萬象更新的自然規律。表現出豁達的胸懷。后人常引用這兩句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著自己的規律發展下去。(3)此詩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調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憤),后四句(高昂樂觀),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貼近雕花的窗戶,照著離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應該有什么怨恨,為什么總是在別離時又亮又圓?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主題】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而為對離人的祝福,表現了詞人樂觀的情懷和美好的祝愿。整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簡析】詞的上闋開頭四句發出了“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的疑問,反映了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時作者的思想從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現實,表現了作者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熱愛。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句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慰藉,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全詞以美好的境界結束,表現了詞人樂觀的情懷和美好的祝愿。

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里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

【主題】本詩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常見題型】

1.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

這兩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的意思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最圓最亮,這里的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情感的真實體現。

2.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者在本詩中抒發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鄉明”——思鄉;“有弟皆分散”、“寄書長不達”——思親;“況乃未休兵”——對戰爭停止的期盼。

長沙過賈誼宅(唐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譯文】你被貶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載,萬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為何明君卻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水無情怎知我對你的深情?江山已經冷落草木已經凋零,可憐你究竟何故被貶此地呢!

【主題】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

【常見題型】

1. 本詩頜聯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作簡析。

答案:頷聯通過對“人去后”“日斜時”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2.試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詩借古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譯文】早晨我把一篇諫書上奏給朝廷,晚上被貶潮州離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為由里吝惜殘余的生命呢!陰云籠罩著秦嶺家鄉可在何處?大雪擁塞藍關馬兒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遠道而來該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邊把我的尸骨收清。

【常見題型】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一聯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鮮明的對比之意,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對比反映了詩人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

2.頷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態?試作簡要分析。

想要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嗇殘余的生命。這一聯表明了詩人對國家的忠心,同時表明自己因忠心卻被貶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3.賞析“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家何在”表達了詩人對家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馬不前”寫出作者心事過重、前路的艱辛。通過對前路渺茫、嚴峻寒冷的環境描寫,與孤苦渺小的個人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前路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內心無盡的難舍悲涼、憂家傷國之情。

商山早行(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黎明破曉起身,套子駕車鈴聲叮當。踏上遙遙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鄉。殘月高掛蒼穹,村野客店雞鳴聲聲;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槲樹枯葉飄落,悄然鋪滿靜寂山路;枳樹白花綻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墻。令我觸景傷情,不由想起歸鄉之夢。遙想野鴨大雁,早已擠滿曲岸湖塘。

【主題】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常見題型】

1.“客行悲故鄉”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與之相照應的句子是哪一句?

思念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2.頷聯是被人傳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只用幾筆淡墨的線條,就勾勒出富有畫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圖”;每句有三個名詞組成,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早春圖”;通過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羈愁旅思”。

3.“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聯在全詩的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內容:思鄉之情,反映了詩人留戀故鄉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不久,便在夜里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游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

結構: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

5.“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怎樣的意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作者通過想象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游子思鄉之悲。

咸陽城東樓(唐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登上百尺高樓,引我萬里鄉愁。蘆葦楊柳叢生,好似家鄉沙洲。烏云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沉落樓閣后面。山雨即將來臨,滿樓風聲颯颯。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葉間。行人莫問當年繁華盛事,都城依舊,只見渭水不停東流。

【常見題型】

1.根據內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官宦在外,思念家鄉;國勢動蕩,危機四伏;江山依舊,世事滄桑。一個“愁”字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以“愁”開篇,其后交待“愁”的緣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發)。

2.簡要賞析頸聯的表達效果。

頸聯晚眺近景,虛實結合(或從“視聽結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強調過去的禁苑深宮,現今只是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蟬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對比)滄桑的世事,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發詩人的思古幽情”)

3.《詩境淺說》評“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謂“絕妙好詞”, 試從內容角度賞析。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十分形象地寫出山城暴雨即將來臨的情景,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但是作者并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唐皇朝的統治,已經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到了大變動的前夕。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征兆,已經反映得極為明顯。也是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寫出這個概括性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于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共性特點,所以它的引申意義被后人在許多場合引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征兆。

無題(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主題】《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的愛情詩。以句中的“別”字為通篇文眼,描寫了一對情人離別的痛苦和別后的思念,抒發了無比真摯的相思離別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詩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悶苦,具有濃郁的傷感色彩,極寫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話傳說表達了對心中戀人的無比摯愛、深切思念。詩中融入了詩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常見題型】

1.首聯中的兩個“難”分別是什么意思?體會“東風無力”的表達效果。

分別指困難,難受。“東風無力”指春天將盡,春風已沒有先前那種催生萬物的力量。既點明時令,又造就一種傷感的氣氛。

2.分析頷聯內容手法上的特色。

頷聯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絲”與“思”諧音,以蠶絲、蠟淚象征愛情,而其中的“死”、“淚”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方”、“始”都是“才”的意思。語言巧妙,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3.頸聯是寫實嗎?一個“改”字道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頸聯用虛擬的手法,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一個“改”字,見出離別之久,相思之苦。

4.分析尾聯的妙處。

尾聯以神話虛擬現實,把自己的滿腔相思寄托給了傳遞信息的神鳥,借蓬山的虛無飄渺來表達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復雜心態,同時尾聯照應開頭。

行香子(宋 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譯文】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遠遠一帶圍墻,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著游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常見題型】

1.填空:這首詞隨作者的春游(游覽)順序(或游蹤)展開景物描寫,作者筆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麗、生機勃發(或欣欣向榮)的特點。

2.這首詞的白描手法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

這首詞語言簡潔,極少修飾;如“紅、白、黃;啼、舞、忙”,有靜有動,有色有聲;描繪出一幅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的美好圖畫。(切合題意,舉出實例,分析具體即可)

3.詞人在詞中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層層綠樹,環繞村莊,盈盈碧波,漲滿池塘。這里鮮花盛開,色彩繽紛,讓人沉醉。逶迤繚繞的圍墻內,茅堂隱隱,小橋流水近旁,酒旗飄揚。這里鶯鳴蝶舞,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萬物競發的田園風光圖,表達了詩人對農村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

4.請對這首詞寫景的手法及其語言特點進行賞析。

這首詞以白描的手法,上片側重描述靜態景物,靜中有動;下片側重描摹靜態景物,靜景動景又相互映襯,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這首詞格調輕快,語言清新、淺近。質樸自然的村野風光隨著詞人輕松的腳步、歡快的情緒次第展開,達到詞的節奏與詞人的感情之間的和諧統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常見題型】

1.對比是本首詞一大特色,如內容上“不識愁”和“識盡愁”、“少年”和“而今”構成對比。

2.上下兩闋緊扣一個“愁”字來寫,這兩個“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閑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后者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無法言說的“哀愁”。

3.這首詞下片“欲說還休”采用疊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現了詞人內心的痛苦與孤獨。

4.“而今識盡愁滋味”的“盡”有什么表達效果?

概括詞人半生艱難辛酸的經歷;使整個詞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個大轉折。

九年級下冊

漁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將軍已是頭發花白,士兵抹著思鄉的淚水。

【主題】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

【寫法】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獵(宋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主題】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寫法】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主題】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抒發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寫法】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滿江紅(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譯文】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身子不在男兒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里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主題】這是她在1903年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寫法】上片主要表達了作者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詞的下片寫詞人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襟。這種擔心和憂慮,真實地反映了一個革命者剛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狀況。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更勝過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主題】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后,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寫法】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宋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譯文】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里當歌來唱。

【主題】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

【寫法】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宋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主題】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寫法】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實的奇思妙想與現實中的思想矛盾結合起來,體現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浣溪沙(清 納蘭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譯文】我向著那高聳入云的方向前進。北風呼嘯,淹沒了戰馬的嘶鳴聲。深秋遠遠的邊塞,使人不禁情傷。一抹晚煙裊裊升起,在這邊地的城堡上顯得尤其荒涼。夕陽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關城頭的旗桿上。古往今來胸中的怨恨何時能平?

【主題】該詞上片“身向”句說明行程遼遠。“北風”句謂寒風吹來,滿耳盡是馬嘶之聲。然后作一小結。下片“一抹”二句寫眼前景色,末句畫龍點睛,指出了這首詞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寫法】全詞情景交融,結尾處更是點明主旨,加強語意,抒發情感。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譯文】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路上碰到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他說)“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主題】這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十五歲從軍,到八十歲才退伍歸來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封建社會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災難,以及亂世中人,被迫裹挾于時代潮流中,心中充滿了對戰爭的厭惡。

【寫法】此詩圍繞老兵的返鄉經歷及其情感變化謀篇結構,巧妙自然。全詩運用白描手法繪景寫人,層次分明,語言質樸,且以哀景寫哀情,情真意切,頗具特色,也頗能體現漢樂府即景抒情的藝術特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主題】作者在這首詩中,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奇寒雪景,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依依惜別的真摯感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寫法】這首詩將詠雪與送別巧妙結合,以送別為主旨,以詠雪貫串全篇,“雪”分別出現在送別前,餞別中,臨別時,送別后,將塞外雪景寫得千姿百態,氣象壯闊,襯托了惜別之情。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主題】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寫法】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過零丁洋(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主題】表現了詩人舍生取義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寫法】詩人運用地名表達事件和心境, 詩人運用地名表達事件和心境,虛實結合,渾然天成。末句直抒胸臆。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于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主題】這首元曲中的懷古小令,從壯麗的山河中,聯想到歷代的興亡,又從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統治階級殘暴貪欲的痛恨和對勞動大眾所受苦難的同情。

【寫法】 (1)借古諷今。(2)寫景、抒情和議論三者緊密結合。開頭三句寫景,中間四句以抒情為主,最后四句議論。

南安軍(宋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譯文】梅花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苦雨把征衣濕透。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回到家鄉卻身為俘囚。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暫時落入敵手。餓死家鄉是我的愿望,夢里采薇在首陽山頭。

【主題】前兩聯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表明自己的態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

【寫法】這首詩逐層遞進,聲情激蕩,不假雕飾,而自見功力。作者對杜甫的詩用力甚深,其風格亦頗相近,即于質樸之中見深厚之性情,可以說是用血和淚寫成的作品。

別云間(明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譯文】三年來戎馬倥傯顛沛四方,今日反清事泄身陷羅網。風光無限的山河都在流淚,誰還說天地之間無比寬廣?我已經知道即將面對死亡,卻依依難舍生我培養我的故鄉。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將歸來,看到后繼者高舉戰旗讓它在空中飄揚。

【主題】這首訣別故鄉之作,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慨嘆,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斗爭的堅定信念。

【寫法】這首訣別詩寫得滿紙血淚,一片丹心,風格慷慨悲涼而又高亢激越,是一篇大義凜然的正氣歌。

山坡羊·驪山懷古(元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譯文】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繁華富貌,現在在哪里?

只看見了荒涼的草,水流回旋彎曲,到現在遺留的仇恨像煙霧一樣。列國的周齊秦漢楚,這些國家,贏了的,都變成了灰燼;輸了的,都變成了灰燼。

【主題】《山坡羊·驪山懷古》為張養浩途經驪山有所感受而創作的一首散曲,六七句諷刺后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結尾兩句顯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此曲揭示封建統治者因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而導致滅亡的歷史教訓。

【寫法】觸目傷懷,引史為證,感情痛切,風格沉郁,抒發了世事無常、徒增悲嘆的感嘆。

朝天子·詠喇叭(明 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譯文】喇叭鎖吶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主題】《朝天子?詠喇叭》這首散曲表面是吟詠喇叭,實際上是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寫法】全曲借物抒懷,雖然沒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樣,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對他們的痛恨情緒。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29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