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席慕蓉經典名句賞析(愚公移山應移出語文教材)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這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初中學習過的課文《愚公移山》中的句子,現在這篇課文我還能背下來。這篇課文至今仍然選編在初中語文教材之中。
這兩天看到著名散文家、詩人席慕蓉就《愚公移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愚公移山》應該移出課本。
席慕蓉認為,當今人類對待環境的態度不能夠是以改變為主,而應該以適應為主,應該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是《愚公移山》透露了“人定勝天”的思想,如果學習愚公改造環境的行為,這樣下去人類最終會自食苦果。

《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于《列子·湯問》。文章講述了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一家人通向世界的道路。為了走出大山,愚公帶領家人堅持挖土移山。而他的鄰居智叟對于愚公的舉動大加嘲諷,認為愚公太傻,他的做法是愚笨的。最終,愚公堅定不移的精神感動了天帝,于是天帝讓兩位天神移開了大山。
從文言文的角度來看,學習《愚公移山》,有助于學生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從文章所蘊含的寓意來看,愚公這一形象,寄寓了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迎難而上、不畏艱險、持之以恒、頑強拼搏、爭取勝利的偉大精神。

從古到今,我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民族脊梁,不但繼承了這種“愚公精神”,而且把這種精神予以發揚光大。尤其是現當代,正是因為弘揚了這種偉大的“愚公精神”如果沒有這種堅持精神,才造出了兩彈一星,袁隆平院士才改良出了雜交水稻,中國才能從短短幾十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
我不否定席慕蓉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人類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不應該是違背自然規律,甚至于破壞自然,而應該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但是我們認識事物,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孩子們從《愚公移山》這篇課文中,應該學習這種迎難而上、不畏艱險、持之以恒、頑強拼搏、爭取勝利的“愚公精神”,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在精神上受到鼓舞,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持之以恒,好好學習,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
總而言之,《愚公移山》作為一篇課文,自然是有可學之處,所以它才會選編進語文教材中,成為學生閱讀背誦的經典名篇。
席慕蓉認為《愚公移山》應移出語文教材的觀點,我是堅決反對的。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