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二年級語文語文園地五知識點(語文學習靠讀)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了幾篇課文之后,已經掌握一些閱讀短文的方法,在學習《語文園地五》日積月累和我愛閱讀這兩部分時,我們可以利用本單元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在學習日積月累《江雪》這首古詩之前,我們家長可以通過帶領孩子上網查閱資料的方法,讓孩子對柳宗元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

對此詩的寫作背景可少稍作了解,知道“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官署里沒有他的住處,不得不在和尚廟——龍興寺的西廂里安身。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于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在和孩子一起讀完相關資料之后,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古人寫詩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學習古詩時,要抓住讀進行學習,在讀中理解詩句,體味詩人的情感,感悟故事的意思。

在學習這首古詩時,首先我們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如:“徑”讀后鼻音;“蓑”讀“suō”不讀‘shuāi”。另外要注意在古詩中是“釣”一詞,不是“鉤”,在作文中部分孩子有混淆使用的情況。
在讀詩文,對詩句進行理解時,我們除了要讀出古詩的節奏之外,還要注意這些字的“讀法”,讀這些字詞時要將對詩句的理解融入到誦讀當中來,在讀中理解詩句。比如,在讀“千山”一詞時,聲音要拖長,要給人一種綿延萬里之感,還可以加上手勢動作感受一下“千山”范圍之廣。在讀“萬徑”一詞時,也要將聲音拖長,給人一種數量之多的感受。在讀“絕”一詞時,要讀得干凈利落,讀“滅”一詞時,也要讀得短而急促,利落收聲。利用漢字的音韻之美來體會古詩詞的含義,是我們學習語文時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這也就是老師們經常講的“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在讀中學?!睂W習語文,讀和理解從來都不是分開進行。

對古詩進行了一番深入的誦讀感悟之后,我們就可以抓住“千山、萬徑、孤舟、蓑笠翁、寒江、雪”這些關鍵詞進行想象畫面的反復誦讀了。在讀中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在讀中感悟詩人流露的感情,在讀中體會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通過反復讀詩意不但能理解,而且還能講古詩背誦下來,這就是古人所講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愛閱讀部分編排了一則寓言故事,有前面學習《井底之蛙》的閱讀經驗,自學這部分內容時只要抓住三點就行。
第一點,從讀入手學習。通過讀,把寓言故事先讀通順、讀流暢,對故事內容有個了解。
第二點,抓住人物對話,聯系前文學習經驗,進行比較、品讀、感悟弄明白故事講道理。比如:在劍掉到水里的時候,抓住旁邊的人所講的話“還不趕快撈!在船舷上刻記號有什么用???”和《我種的是葫蘆》中鄰居的話“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我們就會明白,這兩句都是勸解當事人的句子,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最終葫蘆變黃落了下來,哪么這個掉劍的人不聽別人的勸告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在比較中我們再回過頭讀一讀掉劍的人說的話,從他的話語中找到答案不難,他最終找不回劍,船到岸時已經離開了掉劍的位置。

第三點,聯系生活深入學習。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人或者事情,從這些事情當中,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和聯想之后,這篇寓言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能自然領會,原來故事在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愿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變通。
經過以上兩部分的學習,我們不難看出,語文學習靠“讀”,但不是死讀,而是靈活多樣的讀,和感悟、想象結合起來的讀。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0112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