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這一單元的課文除了兩首古詩外,都是一些觀察和發(fā)現(xiàn)方面的趣事。


基礎(chǔ)知識要點
一、形近字:
莫(莫非) 蠟(蠟燭) 揮(揮手)
寞(寂寞) 臘(臘月) 渾(渾身)
虎(老虎) 搜(搜索) 鋪(鋪開)
虛(虛心) 瘦(瘦小) 捕(捕魚)
豪(自豪) 疊(重疊) 痕(痕跡)
毫(絲毫) 宜(宜人) 狠(狠心)
寓(寓言) 擇(選擇) 扒(扒開)
遇(遇到) 澤(沼澤) 趴(趴在)
凝(凝視)
疑(懷疑)
二、多音字
重 chóng(重疊) zhòng(重要)
空 kòng(空隙) kōng(空間)
鋪 pū(鋪路)pù(店鋪)
曲 qū(彎曲)qǔ(曲子)
彈 tán(彈琴)dàn(子彈)
興 xìng(高興) xīng(興奮)
禁 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三、近義詞:
舒服—舒適 牢固—堅固 空隙—間隙
均勻—平均 出名—有名 隱蔽—遮蔽
慎重—謹慎 挖掘—發(fā)掘 簡單—簡明
搜索—搜查 靜謐—寧靜 偶然—偶爾
豪放—豪爽 收拾—整理
坐臥不安—如坐針氈 隨遇而安—入鄉(xiāng)隨俗
四、反義詞:
彎曲—筆直 牢固—薄弱 均勻—不等
仔細—粗心 舒服—難受 慎重—輕率
粗糙—光滑 柔弱—剛強 干燥—濕潤
簡樸—奢華 偶然—必然 嶄新—陳舊
寬敞—窄小 隱蔽—暴露 隨意—慎重
熱鬧—安靜 不可思議—可想而知
五、詞語形式積累:
ABB:興沖沖 毛茸茸 笑嘻嘻 火辣辣 金燦燦 笑盈盈紅彤彤 黑乎乎 紅艷艷
AABB:恍恍惚惚 郁郁蒼蒼 蹦蹦跳跳 勤勤懇懇 隱隱約約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聲聲
ABCC:可憐巴巴 生氣勃勃 得意揚揚 空空如也 人影綽綽 清波漾漾
ABAC:自由自在 如怨如訴 活靈活現(xiàn)活龍活現(xiàn)繪聲繪色忽明忽暗 若隱若現(xiàn) 無憂無慮
AABC:涓涓細流 簾簾飛瀑 躍躍欲試 滔滔江水 空空如也 娓娓動聽 戀戀不舍 瑟瑟發(fā)抖
顏色詞:葡萄灰 梨黃 茄子紫 棗紅 米黃 天藍 銀白 鵝黃 藕荷色 蘋果綠
六、語文園地日積月累:

胸有成竹:也說“成竹在胸”,是說畫竹子時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jīng)有通盤的考慮。(該成語講的是北宋畫家文于可的故事)
造句:胸有成竹——這次考試,她經(jīng)過了充分地復(fù)習,胸有成竹地走進了考場。
課文理解


【解釋詞句】
1.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譯:在正面看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嶺,在側(cè)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形狀、姿態(tài)是不同的。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不知道廬山的真樣子,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只能看到一部分。
3.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譯:不要笑話農(nóng)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
(一個“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
4.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譯: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xiàn)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感悟哲理】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答: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陷入困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xiàn)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看到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應(yīng)該用那句詩句來形容?
答:橫看成嶺側(cè)成風,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chǎn)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結(jié)構(gòu)梳理】

【重點語段】
1、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a)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為什么一順兒朝下?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反面,它的腳在垂直的墻面上攀爬,葉子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葉尖一順朝下。
b)為什么“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
為了更充分地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爬山虎的葉子均勻、不重疊的生長。
2、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a)這三句話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以(蝸牛的觸角)比喻(每根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可見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十分仔細、認真)。
【課文填空】
1.本文作者(葉圣陶)觀察的方法是(細心觀察、連續(xù)觀察)。
2.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爬的:(觸墻,細絲頭上變圓片巴住墻,細絲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法布爾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結(jié)構(gòu)梳理】

【重點語段】
1、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他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工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他不利用現(xiàn)成的洞穴。他的束縛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a)“隨遇而安”指什么?
“隨遇而安”是指適應(yīng)周圍的環(huán)境,不論環(huán)境如何都能滿足。
b)從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對于一般的昆蟲來說,只要能找到一個臨時隱蔽的藏身之地就滿足了,而蟋蟀卻不同,它不愿利用現(xiàn)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擇址,自己一點一點地挖掘。
2、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a)在這句話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發(fā)出的聲音)比喻為(“彈琴”),又將(蟋蟀洞穴門口的平地)稱為“平臺”,讓人感到這座住宅的設(shè)計是很(講究)的,它不僅能(藏身棲息),而且還具備(休閑娛樂)的功能。
3、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a)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個身軀是那么的柔弱,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和后腿,與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塊、踏地、推土、鋪土、修整等工程相比,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選址,住宅內(nèi)外的設(shè)計,如向陽,能排水,大小要適宜,住所要簡樸、衛(wèi)生等。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也是人們?yōu)橹@訝的超凡舉動。
【課文填空】
1、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
2、“不肯隨遇而安”,“慎重地選擇住址”,寫出了蟋蟀的(個性特點);“傾斜的隧道”,意味著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說明住宅十分(隱蔽),有安全感;“在這平臺上彈琴”,說明蟋蟀的住宅不僅能安居,而且有(休閑娛樂)之功能。

本文敘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chuàng)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1910年。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fā)現(xiàn),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十分吻合,從而推測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后因大陸不斷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為了證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事實,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
【結(jié)構(gòu)梳理】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10071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